沒有那麼愛孩子,怎麼辦?

台灣近期虐童新聞頻傳,光是7月份便接連發生5起虐童案;連續假期後,常有爸媽在親子討論區上哀嘆:「我想上班、不想帶小孩!」還有位年輕媽媽在網路上以「不喜歡自己的小孩怎麼辦?」為題,po文求助網友……。

台灣近期虐童新聞頻傳,光是7月份便接連發生5起虐童案;連續假期後,常有爸媽在親子討論區上哀嘆:「我想上班、不想帶小孩!」還有位年輕媽媽在網路上以「不喜歡自己的小孩怎麼辦?」為題,po文求助網友……。

人體究竟有沒有內建「母愛」呢?松德精神科診所黃惠琪醫師表示,門診時的確遇過許多新手爸媽,以為第一眼看到新生兒時沒有感覺,就表示不愛他,錯覺自己是不正常的爸媽而慌亂;也有些爸媽在寶寶出生後,覺得又累又挫折、缺乏育兒自信,再加上不覺得孩子「像天使般可愛」,認為自己很糟糕,不適合當爸媽。黃惠琪醫師提到,其實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些爸媽情感充沛,有些較慢熱,並非天生沒有母愛或不愛孩子,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慢慢熟悉寶寶及培養感情。多數新手爸媽常處於手足無措的狀態,面對總在睡覺、愛哭的寶寶,尚無法理解他的需求,光學習餵奶、洗澡、換尿布就足以崩潰;加上睡眠不足、作息大亂,有些媽媽可能要花2~3個月才較能掌握寶寶的生活習性與個人特質。之後,隨著寶寶月齡漸長、能給予爸媽較多的反應與回饋,爸媽在心理上也才較有「為人父母」的正向感受。

「孩子,我可能不會愛你」的5種父母
不過,有些爸媽也許此刻內心正在吶喊:「我真的努力試過了,還是覺得無法打從心裡愛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透過黃惠琪醫師的分析,看看你是下列哪一型的爸媽?

●天外飛來型:意外或被迫懷孕、其實不想當爸媽
有些年輕夫妻原本婚後想當「頂客族」、不打算生小孩,卻意外懷孕了;有些媽媽受迫於夫家傳宗接代的壓力,懷孕的初衷只為生個孩子好交差,在心理上卻是排斥母職的。此外,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近三年全國未成年生子人數高達9,144人,平均每年有3,048對小爸媽,這些小爸媽往往是「非預期懷孕」,自然缺乏親職觀念或育兒技巧等為人父母的準備。若在生活、工作、經濟上都尚未做好迎接新生兒的準備,更別提給予孩子充沛的愛與關懷。

●過度夢幻型:對育兒懷抱美好幻想,忽略現實面
長輩們總愛老神在在地告訴年輕夫妻,孩子生出來你自然就知道怎麼帶;身旁的姊妹淘常述說當媽媽是多麼幸福美好……。加上周遭親友接二連三地生了孩子,想著自己的生育黃金年齡即將過去,即使還有好多事情想做,還是決定先懷孕再說。但是,如果未曾深入思考夫妻倆的個性是否適合當爸媽,對育兒是否有共識、教養觀是否相近,很容易因孩子出生而被迫放棄原本輕鬆寫意的生活型態,總覺得被孩子綁住、逐漸失去自我時,父母之愛還能油然而生且無怨無悔嗎?

●要求完美型:對自己或孩子的期待太高
有別於前2型,這型態的爸媽屬於追求完美、小心謹慎型,因為擔心做得不夠好、無法給孩子完美的照顧,因此從孕期開始,看書、上課、找資料,事先做足各種育兒準備,希望給孩子最豐富的愛與完美的教養。但是當發現孩子和心目中的「夢幻寶寶」相去甚遠,某些特質不符爸媽期待,或即使寶寶可愛如天使,也難免會有難以安撫、不討人喜歡的小惡魔時刻,儘管自以為準備周全還是無法避免手忙腳亂,太要求完美的爸媽會因此備感挫折。

●情緒失控型:產後情緒不穩導致負向思考
有些媽媽生完孩子後可能體力較差,或因受到荷爾蒙影響,出現心情低落、焦躁不安等情緒不穩狀況,這類負面情緒若缺乏適當舒解,有些媽媽會將這樣的情緒低落歸因於自己沒有將孩子照顧好所致,惡性循環將導致情緒更加沮喪或挫折,嚴重時可能演變成產後憂鬱症。此外,有些爸媽時隔多年再生第二胎,憶起從前的育兒辛苦全要捲土重來,常對自己沒有自信而感到異常害怕。類似的情緒障礙問題,都可能讓媽媽衍生負面想法,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寶寶。

●心靈受傷型:來自原生家庭與成長過程的影響
不知如何愛孩子,也可能和每個人的成長經驗、原生家庭有關,例如:童年時來自爸媽的照顧較冷落或疏離,家中氣氛不和諧,甚至曾遭受家暴等不愉快的童年,都可能讓新手爸媽在面對養育孩子的主重責大任時,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些人正因為擁有不愉快的童年或親子關係。因此更極力避免重蹈覆轍。因此,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並非絕對負面,只是過去的成長經驗、上一代的婚姻狀況與教養方式,的確有可能影響未來養兒育女時的觀念及作法。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