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新知】為何爸媽相同的教養,卻教出個性迥異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影響深遠,但最新的研究指出,親子間的互動結果也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孩子的天生基因不但會影響他的人格特質與發展,也會影響父母對待他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相同的父母、相同的教養方式,也可能教出非常不同的孩子唷!

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影響深遠,當孩子還在襁褓的時候,就在觀察爸媽的言行,等到寶寶開始會模仿之後,孩子將會從動作上的模仿逐步進展到語言上的模仿;而最新的研究更指出,親子間的互動結果也會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孩子的天生基因不但會影響他的人格特質與發展,也會影響父母對待他的方式,這也是為什麼相同的父母、相同的教養方式,也可能教出非常不同的孩子唷!一起來看看這三則《學前教育》育兒新知。

◎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爸媽,自覺比較快樂!

也許有人會說,孩子只是過客,大了就得放手;請別當直升機爸媽或學習虎媽作風,因為在孩子身邊團團轉、太過干涉孩子或操縱孩子的未來,並不是好事。所以,爸媽還是多愛自己一點,別一切都以孩子為主。

教養過頭固然不好,但是最近國外有兩份研究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爸媽自覺比較快樂,這個訊息是否也讓你覺得認同呢?

第一個研究中,322位家長填寫了一份有關教養方式和自覺快樂與否的問卷,比如:孩子讓我覺得生活更有意義之類的問題。學者發現,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爸媽,覺得快樂的比例相對較高,而且覺得人生的目的有一大半來自孩子。

第二個研究是詢問爸媽前一天做了什麼?這些事給你什麼樣的感觸?同樣地,餐與孩子活動的爸媽,當天的體驗也比較正面且愉悅,並讓整天的心情都很好。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照顧他人會使自我感覺更好,爸媽全心照顧孩子,絕對有助心理健康;至於教養方法,爸媽就要因材施教了。

*資料來源/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青春期的壓力會遺傳給後代

爸爸加班、工作壓力大,對孩子行為的影響至深,不僅如此,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還發現,即使爸爸9-12歲前青春期時的壓力,都會在他的精子裡留下紀錄,而遺傳給子女!所以,不僅孕媽咪的營養、環境變化、長期壓力會影響胎兒的腦神經發育,爸爸小時候的壓力也是小孩抗壓力和情緒焦慮、憂鬱症的指標。

這是一項以公鼠為主的研究,因為公鼠可以完全跟懷孕以後的母鼠隔離,所以一切公鼠在交配前經歷的壓力,可被清楚表現在基因上,而遺傳給後代。然而,研究也發現,這種容易焦慮、憂鬱的遺傳,同時也讓後代對外在環境較有警覺,壓力來時的反應不會太劇烈,以便生存。另一項以母鼠為主的研究則發現,受精前的母乳如果受壓,生下的小鼠也有壓力基因:如果小鼠出生後也受壓力,這項基因就更明顯,尤以母鼠更甚。

因此,子女生存的外在環境、教育等,是讓基因表現出或好或壞的重要元件;精子上的生物標記,也是日後治療神經方面的疾病時的重要線索。

*資料來源/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孩子的基因會影響父母的回應態度

一般人總認為孩子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很大,如何提供孩子優質的教養氛圍,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那麼,相對於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小孩的特質是否也會改變父母的教養方式呢?

耶路撒冷大學調查了超過14.600對同卵和異卵雙胞胎後發現:父母對異卵雙胞胎,的確有不同的教養方式;而對同卵雙胞胎的教養法則很類似。研究推論,基因不完全相同,會改變父母的回應策略,比如:不善社交的孩子,得到的關注就比較多;自制力較弱的男孩,父母給的正面回應也比較低;而男孩更有一種特別的基因,可以預測母親的正面回應度,藉此來影響母親對他們的態度。

所以父母的特質不是影響教養方式的唯一因素,親子間的互動結果是影響教養方向的重要因素。任何教養策略或治療方案都應該從親子互動的關係著手,同時不能忽略孩子的內在基因占有決定性的角色。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這也是為什麼相同的父母、相同的教養方式,也可能教出非常不同的孩子。

*資料來源/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育兒新鮮事」單元,專門收集國內外相關孕期、0-6歲育兒新資訊,包括研究新知、家庭生活樣貌、調查統計等,讓爸媽的育兒知識與時俱進。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