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保護自身安全!

為了保護孩子,平日生活中,爸媽除了將孩子的手握得更緊外,是有必要教育孩子有預防危險、並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也才是讓孩子更安全的上上策!

自從當了爸媽,對心肝寶貝的安全問題,不僅敏感,還會提心吊膽;尤其在孩子會跑會跳,生活範圍擴大後,擔心的程度更是隨著升高。而看到兒童失蹤的事件不斷發生,必定在家長的心理上造成不小壓力!但為了保護孩子,平日生活中,爸媽除了將孩子的手握得更緊外,是有必要教育孩子有預防危險、並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也才是讓孩子更安全的上上策!

1. 牢記家裡電話、地址、與爸媽的姓名:
在孩子會說話後,便可以讓孩子學著記下家裡的電話、地址、及聯絡人姓名,這樣孩子在不小心走失時,就可以迅速請警察或善心人士幫忙。

2. 保護自己的身體:
具體的跟孩子說:「穿游泳衣時,會遮住的地方都是我們很重要的部位。如果有人觸碰這些地方、或是做出讓你不舒服的動作,就要馬上跑開,告訴爸媽。」

3. 面對陌生人的態度:
雖然不是每個陌生人都是壞人,不過對於不認識的人的接近,仍是需要學會提高警覺。例如:讓孩子知道,如果有人要給他糖果、玩具等東西,或要帶他坐車、出去玩,都要先問過爸媽,或是立刻跑開、回家。

4. 養成行蹤報備的好習慣:
除了要讓孩子知道不可以隨意開門、外出,更要讓孩子養成不管去任何地方,都要家長報備的好習慣。除了是幫助家長清楚孩子的行蹤,也同時可以帶著孩子判斷這些地方安不安全、要注意哪些事…等小細節。

5. 培養緊急狀況處理的能力
平日利用遊戲方式,來模擬、演練突然的狀況。例如:假設娃娃在百貨公司裡不小心走丟了,可以問問孩子:「現在娃娃可以怎麼辦?他知不知道他的爸爸媽媽是誰?要不要先請店員帶他到服務台?」之類的狀況模擬。或也可以用說故事方式,敘述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解決的方式有哪些。這可以訓練孩子如果走失,有立即尋求正確協助的反應能力。

6. 是非善惡的辨別:
在平時生活中,對孩子的行為、或是報章雜誌的報導、或以卡通、故事等內容,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是可以做的;或哪些不對、不可以做的行為,養成孩子判斷的能力。

但,最後我們仍必須知道:學齡前孩子的是非善惡判斷仍相當模糊,因此他的安全問題當然還是要落在家長身上的。而且,家長的小心照顧,絕對是勝過教孩子自己防備「壞人」!所以,如果想避免因為疏忽而造成的意外,除了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家長對孩子的照顧還要是面面俱到的喔!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