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孩子變成暴力兒?

造成暴力行為的內在心理因素,可能是需要被注意和尊重,可能是很小的時候的時候曾經受到虐待或忽略,也可能在同儕人際關係當中受到壓力、挫折。根據研究發現,某些特定表現可作為暴力發生的指標。

為什麼孩子亂打人?
  任何行為都由某些內在與外在因素所驅使,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是離開某種狀態。造成暴力行為的內在心理因素,可能是需要被注意和尊重,可能是很小的時候曾經受到虐待或忽略,也可能在同儕人際關係當中受到壓力、挫折。除此之外,通常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比較容易用暴力行為來因應。外在環境方面,如果曾經看過別人的暴力行為,不管是發生在周遭或從電視媒體上看到,都可能會增加這類行為的機會。如果眼前就有會傷害性的武器,例如刀、木棒等物品,也會刺激孩子動手傷害他人。因此父母對於情緒容易失控的孩子,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
情緒控制出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受到從別人來的傷害,但他們還沒有能力去表達清楚,也不知如何處理那些害怕和傷痛的情緒。例如平白無故被冤枉責打,被人捉弄,甚至可能是遭受到性侵害,種種傷害性的經驗造成他自尊心受到貶抑,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是被孤立的,沒有人喜歡的;這種負面的自我形象使得他們特別容易發怒。
產生暴力行為前兆
  至於怎樣預防孩子產生暴力行為呢?根據研究發現,下列的表現可作為暴力發生的指標:
幾乎每天都會發脾氣、經常跟別人產生肢體衝突、常做出野蠻或破壞性的行為、冒險行為比以前頻繁、喜歡欺負甚至虐待小動物、會宣稱說要傷害誰,甚至已經有實行的計劃,這時爸媽應該要積極處理,尋求精神科醫治。
孩子的心受傷了嗎
  如果孩子慢慢不喜歡跟朋友交往,言行舉止有退縮的情形,學業表現也大為退步,深入調查之後發現他曾被其他年紀較大的孩子威脅欺負,則需注意──將來他也可能以類似的行為欺負比他更弱小的孩子。在國外就曾經有這樣的案例:一名十三歲的孩子長期遭受一位成人性侵害,之後雖然父母發現,但由於學校處理不當造成二度心理傷害,在法院還沒有對該名成年男子做出判決的時候,這位十三歲的男孩卻已經對一位年齡較小的同校同學以性暴力行為致死。因此爸媽對於孩子任何異常的言行都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小心處理!
  我們可以相信:沒有人是天生暴力傾向的,對於比較情緒衝動易怒的孩子,爸媽若可以多注意他周遭的環境,避免刺激他的情緒,以及是否有某些事件造成較大的心理衝擊?同時多肯定孩子的價值,幫助他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扭轉他對於自己負面的評價,必然能幫助他減少攻擊暴力的行為。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