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讓身體動起來!

寶寶的想像遊戲,既是可以用布偶當朋友,也可以用我們看不太懂的圖畫說故事;這次,我們再來帶寶寶玩玩另一項遊戲吧!用音樂唷!

開始學走之後,寶寶已漸漸突破既有認知裡的空間與時間,非常喜歡玩想像的遊戲。寶寶的想像遊戲,既是可以用布偶當朋友,也可以用我們看不太懂的圖畫說故事;現在,我們再來帶寶寶玩玩另一項遊戲吧!這次,用音樂唷!

利用音樂,帶寶寶進入另一個世界。就算現在寶寶還正在努力讓自己的步伐更穩定,就算還是常常「碰!」一聲跌坐在地上,但我們還是會發現,寶寶仍喜歡在音樂響起時,隨意的甩手、擺頭、彎腰、蹲蹲站站、蹦蹦跳跳;真的是完完全全的沉醉在音樂的快樂裡!那麼,爸爸媽媽,也別坐著吧!一起來動一動呀!

快的、慢的,都是音樂。有些人或許認為快的明確的音樂節奏,會比較適合寶寶律動。可是,其實慢的音樂也是相當適合的唷!這樣想像吧!就像是一陣風吹來,有徐徐的微風,也有吹得急急的颶風,那麼,在音樂節奏的表達上,就會相當不同。徐徐緩緩的風(音樂),就用身體和手的小小搖擺來表達;急急大大的風(音樂),就用奔跑旋轉來展現。瞧!很不同吧!

每個家裡或許會有屬於自己家的「family songs」。這些歌曲,通常是寶寶最熟悉,也會跟著唱的。如果將這些音樂或歌曲,配上不同的動作、遊戲、甚至不一樣的拍子來詮釋,對寶寶來說,從熟悉的曲調裡作變化,既容易辨別差異性,也會覺得特別有趣。例如:兩隻老虎可以唱成——三隻、四隻,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可以唱成成——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嘴巴。還可以將跑得慢、跑得慢唱成成——跑得快、跑得快,然後當然速度也因此跟著快快慢慢。很好玩的!

身體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來數拍子唷!拍手、踏腳、扭腰、擺臀……,快快慢慢、輕輕重重,非常隨意就將肢體與旋律結合!而搭配音樂,是可以讓活動更加有趣。待寶寶更可以表達出自我的感覺了,在音樂放下的同時,問問他:「這個音樂像什麼?」「像不像大象在走路?咚!咚!咚!」「還是像風箏?咻!咻!咻!」「那媽媽再教你一首歌唷!大象,大象,為什麼你的鼻子這麼長……」。一連串的肢體遊戲,除讓寶寶更有節奏感,也幫助寶寶更有想像力!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