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吃保健食品嗎?

在親子類的社群網站中,營養保健食品常是爸媽熱烈討論的話題:孩子過敏吃益生菌能改善過敏症狀、吃魚油會變聰明、補鈣牙齒就長得好、乳鐵蛋白有助預防腸病毒……,但這些真的有效嗎?

在親子類的社群網站中,營養保健食品常是爸媽熱烈討論的話題:孩子過敏吃益生菌能改善過敏症狀、吃魚油會變聰明、補鈣牙齒就長得好、乳鐵蛋白有助預防腸病毒……,但這些真的有效嗎?

當孩子吃得不好、身高體重不如預期,或為了改善孩子過敏情形,許多爸媽都會想到坊間的「營養保健食品」,紛紛花大錢買昂貴的益生菌、水解蛋白、維他命等營養品,希望能彌補飲食的不足,讓孩子健康又強壯。

營養保健食品不一定有效

日前,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公布「2013兒童過敏醫療習慣及態度調查報告」,研究中指出,有25%的爸媽無法判斷孩子的症狀究竟是不是過敏,同時有36%的爸媽認為益生菌可有效預防過敏發作,會嘗試讓孩子食用;22%的爸媽相信孩子多喝水解蛋白奶粉就可以預防各種過敏;11%的爸媽同意讓孩子大量吃健康食品可以增進免疫力。

但事實上,目前沒有研究可證明營養保健食品具有預防或治療過敏的效果,水解蛋白也不能解決所有過敏問題,爸媽不必趨之若鶩。

以天然營養為優先

就成長階段而言,4~6個月以前的孩子,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營養的主要來源,並不需要額外補充營養保健食品;4~6個月大後,孩子添加副食品時,建議爸媽多選擇鐵質強化的穀類,以及循序漸進的添加天然食物,就足以提供成長所需的營養素。

而1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接受的食物種類幾乎與成人相差不遠,只要孩子的飲食習慣正常,沒有嚴重的偏食問題或疾病,選擇「天然新鮮的食物」絕對優於「營養保健食品」。

爸媽如果擔心孩子蔬果及鈣質攝取不足、吃太多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卻不改善飲食習慣、環境,僅給予孩子吃「營養保健食品」,雖然可以彌補些許的營養素,但是仍然無法取代均衡天然食物維護健康的效果。

請醫師評估身體所需

市面上營養保健食品的種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添加成分與廣告宣稱療效,讓爸媽很心動也很猶豫!為了避免影響孩子的健康,建議爸媽先尋求小兒科醫師與營養師的協助,再決定是否讓孩子吃「營養保健食品」。

營養師強調,對於器官發育未成熟的孩子,如果真要補充營養保健食品,則必須依照標示食用量,對應每日營養標準攝取量的比例,針對不同的年齡、性別,各種營養素各有不同的攝取量標準。

若爸媽不瞭解營養保健食品所含的營養素成分與劑量,貿然讓孩子食用,不但無法改善生長發育,反而增加身體器官的負擔,或是與使用中的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引起不良反應,如:骨骼異常、嘔吐、頭痛、嗜睡等症狀,造成肝、腎等器官的負擔,對孩子的發育徒增傷害。

吃多不見得健康

補充營養保健食品時,要和日常飲食做營養素「總量」的管理,如:孩子每公斤體重需要的蛋白質約為1.6公克,當營養保健食品中已富含蛋白質,正餐時又吃了高蛋白質的食物,一天的總攝取量就會高於上限,易對肝、腎造成負擔;又或常見魚肝油補充過度,產生孩子維生素A、D中毒的危險。

此外,有些製藥的廠商為了讓營養保健食品的各種成分,組合成業者所要銷售的產品型態或口感,如:錠劑或膠囊、甜味或香氣,因此,在製造過程中不免使用添加物,如:人工合成色素、塗料、調味劑,若長期食用也易危害健康。

健康的孩子可由天然食物獲取足夠的營養素,若已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再吃「營養保健食品」並不會產生更好的保護效果,爸媽購買前請三思。

益生菌不能隨便吃

益生菌是某些乳酸菌或者比菲德氏菌的組合,可讓大腸內有益的細菌增加,但其效果也受到不同菌株、不同來源的影響,且它仍然是細菌,避免任意自行服用益生菌,應請醫師評估孩子的情況後再食用,以免危害健康。

此外,益生菌屬於活的東西,會隨時間或是儲存不佳而減少活菌數,部分廠商運用雙層包埋技術,讓益生菌在常溫下儲存,但是仍要避免日曬、高溫與潮濕;若不是「雙層包埋」的產品,則應存放冷凍庫裡,以免益生菌變質、腐壞。

文章作者:林正苹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