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猝死症

常在報章上閱讀到某托嬰中心或保母照顧的嬰兒突然死亡的消息,因有些家長歸罪於保母疏於照顧。造成嬰兒吐奶窒息死亡,所以引起不少糾紛。這種不明原因。嬰兒突然死亡的情形。在醫學上稱為.嬰兒猝死症」,近年來,在國內
已逐漸為人所重視,

常在報章上閱讀到某托嬰中心或保母照顧的嬰兒突然死亡的消息,因有些家長歸罪於保母疏於照顧。造成嬰兒吐奶窒息死亡,所以引起不少糾紛。這種不明原因。嬰兒突然死亡的情形。在醫學上稱為.嬰兒猝死症」,近年來,在國內已逐漸為人所重視,主要因為嬰兒的碎死不僅造成家庭、父母或照顧者無法彌補的傷痛、自費。更因其突發而不可預料,如果發生在托嬰中心或保母處,很容易造成難以排解的紛爭,甚至牽涉到刑事的責任。到底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殘酷事實。是否真是照顧者「疏於照顧」。或是醫界所謂無法追究出原因的「嬰兒猝死症」。是值得我們關心、討論的問題。

嬰兒猝死症在美國每年約有7000名嬰兒因此病而死亡,發生率約每千名活產兒中有兩位,為新生兒期之後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香港作的研究顯示,中國人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約干分之0.6,比歐美的發生率低,因此有人認為與中國嬰兒多採仰著睡眠而歐美嬰兒多採俯臥睡眠有關。這與最近紐西蘭研究發現俯臥睡眠比仰著睡眠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多出3.5~5倍的研究結果似乎不謀而合。另外許多因素也都可能與發生率的高低有關,例如社會經濟條件較差者發生率較高。男嬰較女嬰易發生,早產和體重不足嬰兒發生機會較大,母親有下列情形時。嬰兒罹病可能性增加,這些情形包括年齡小於20歲、未婚、貧困、未接受產前檢查、兩次懷孕時間間隔太短、懷孕期間生病、曾經有過流產、抽菸或吸毒的紀錄等。

發病的年齡以2至6個月大的嬰兒最為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小於一週的新生兒或人於一歲的幼兒身上,多發生在男嬰,大都在冬季午夜至清晨間,大多數病例之死亡發生於睡眠中,事先無任何徵兆,據統計。約有1/3的嬰兒摔死症甚至發生在有大人同睡於一室時(卻並未發現任何異狀)。其發病的原因,從過去到最近有許多研究,例如細菌或病毒感染、異物吸入、窒息、呼吸功能異常、急性上呼吸道阻塞引致呼吸衰竭、腦幹呼吸中樞或自主神經系統失調、致命性心律不整等等,但真正病因仍未有定論。至於解剖病理上的讓現也眾說紛紜,未有確定的結論,在國內,由於國人的傳統觀念,死後作解剖以查病因的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

一旦發生嬰兒猝死症,唯一的治療之道就是立刻急救,少數病嬰若能僥倖存活,最好裝上「呼吸停止警報器」直到六個月大。以防病症再度發生。若救活後存在後遺症,例如腦性麻痺,則需靠復健治療,以減輕神經殘障的嚴重度。絕大多數發生嬰兒猝死症的嬰兒送到醫院多已回天乏術,緊接而來的許多社會問題包括無法接受殘酷事實的父母親人及照顧者本身的自責(包括父母或祖父母或保母)、家屬與嬰兒照顧者或托嬰中心間的誤解和紛爭等。故應讓社會大眾多了解多認識「嬰兒猝死症」。讓大家能有正確的觀念,知道其發生是無法預料。也難以預防的,與餵食、窒息,或照顧方式都無關,也不是誰該負責任的。最重要的是協助這不幸事件的家人作好心理建設,度過這段「黑暗期」。儘早恢復正常的生活。遺憾的是,目前國內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評斷單位及缺少一套完善處理「嬰兒猝死症」的制度。以致一旦發生「嬰兒碎死症」。常造成許多紛爭,這是醫界人士、法界人上及社工人員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最後若有人問我,該如何預防「嬰兒碎死症」,我個人的答案是:6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男嬰,尤其在冬天時,盡量不要趴著睡,因為筆者曾在醫院中碰到8個「嬰兒碎死症」的病例,全是二、三個月大且趴著睡的男嬰,只有一例僥倖救活。當然這不能百分之百預防「嬰兒猝死症」。也不是已被醫界認定的預防方式,就算是個人的一點建議吧。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